今天跟友人去看著名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聲魅影》

(台譯:歌劇魅影)(票價是 HK$790 前排),沒想到那麼精彩!

由於我 10 多年前已經擁有該劇的原聲專輯,所以劇中的歌曲已經耳熟能詳,只是多了視覺而已,不過仍然聽得好感動,可能由於是先入為主的關係吧,不知為何總覺得飾演 Phantom 的 Brad Little 的歌聲不及初代演唱者 Michael Crawford 那麼震撼,不過正如該劇的製作人 Andrew Lloyd Webber 所說 Michael Crawford 的演繹方式已經影響到往後的演員演繹 Phantom 一角,Brad Little 也不例外。飾演Christine 的 Marni Raab 和飾演 Roaul 的 John Bowles 也演繹到原本的感覺,十分悅耳!

舞台設計亦相當華麗,尤其是 Phantom 的「住所」─地下室最令我印象難忘。當中令我佩服的是他們究竟如何好迅速轉換場景呢?竟然可以從故事中的化妝間不消數秒就轉換成 Phantom 的「住所」─地下室,簡直有如魔術表演一樣,好厲害!

當中最經典的場景想必是天花板上的吊燈掉下來那幕吧,雖然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驚喜,不過也相當精彩!男女主角也相當漂亮,不過飾演 Phantom 的 Brad Little 在劇中相當醜陋可是現實中他相當帥氣,不禁讚嘆他們的化妝技術相當出色!而飾演女主角 Christine 的 Marni Raab 也相當有氣質和漂亮!

完場後我還冒了面臨糧尾的危險購買該音樂劇的場刊(因為所有紀念品之中只有場刊最最有紀念價值),製作相當精美!
我之所以想看該劇的原因,其實是受到日本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第一個案件「歌劇院殺人事件」所影響的,因為該案件是以《歌聲魅影》為故事藍本的。之後開始買原聲專輯和原著小說(不過還沒看完),該劇於 1995 年首次在香港公演,當時我還是學生,家人又不肯資助我去看,最後當然看不到,沒想到事隔 11 年後的今天再度於香港公演,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啦!能夠欣賞到經典音樂劇真的太好了!
去年該故事又再次被拍成電影,不過這次是跟音樂劇版本製作人合作一起製作,可以說是音樂劇版的電影版本,導演也要求所有演員要親自演唱所有名曲,以求達到不破壞舞台版的聲譽,主要演員也經過導演和音樂劇始創人嚴格挑選才可以參演這部電影。由於電影的發揮不再受舞台上的場景限制,所以導演就利用電影的長處──分鏡把原本一個場景,可以把不同場景像同時進行中,例如 Christine 正式演繹《Think of Me》的時候,Roaul 被她歌聲吸引在離開時候鏡頭一直拍攝他一邊走去後台一邊繼續和唱,Madame Giry 則躲在某處偷看 Roaul 走去後,令觀眾看得更加投入,最令我難忘的當然是 Christine 和 Roaul 在劇院天台(場景效果比舞台版更好)合唱《All I Ask of You》和 Christine 到墳墓拜祭父親唱《Wish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因為她是由墳場入口開始一邊步行一邊唱的(舞台版是因為場景限制而設計一到父親墳前就唱),Roaul 也在電影版的墳場那場戲中顯得比舞台版積極進取得多,就好像原著小說那樣。沒想到吊燈掉下來那場戲不是跟舞台版一樣安排在《All I Ask of You》之後,而是《The Point of No Return》之後。整體來說,電影版的效果相當好好的!

總之結論是─讚呀!

F
回覆刪除